尚未有才,却已尽涸,愚人稍怯懦。
词无观止,文无向背
试问观止否

词评To竹九离

#不好意思耽误了几天才动笔#

在关于选词的时候着实狠狠纠结了一番。现代词我不会评,但九离的现代词真的写得很棒。其次是前年大前年的词虽然有对我口味的,但还是觉得和去年相比有些变化,这个后面简单说一下。最后呢,就是在【赴】【纵马惊春山】【山海入腹】之间纠结了。
这三首单从词名来看,我更喜欢【纵马惊春山】,有股子惊艳的味道。其次是【赴】一个字,简约却很有力量。而【山海入腹】这个梗其实有些俗套了。
然而我就是这么出其不意地选了【山海入腹】
理由有两个,一个是曲子好听一个是我写不出来……(简直了……)
【赴】其实词名不俗但词的内容有点俗套了,一个刺客来赴杀局,整个词处于喧嚣和静侍的对比中,用词造景的功力很强大。
【纵马惊春山】这首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,这种词太难评了,只能聊哪句写的妙,因为说不清道不明想说什么,读完只能概括一句年少轻狂爽了。而且写到后面太冗长了,一两句妙句能让词如龙点睛,通篇的妙句就感觉像圣诞树了,乱花迷眼。

其实【山海入腹】的风格和【纵马惊春山】一样,没有具体的故事具体的场景,但我认为比【纵】高一筹的是全篇的接地气和中心明确。

先说一下中心明确。这首词一字总结就是“狂”!
整首词都在说我是怎么狂的!(这个“我”应该是纵横为道的小说主人公吧)
说到这个一定得看词了,这里描述怎么狂的脑洞也是够大的。

如是千冈绝崖颓然一振衣
纵身跃去,怒江拍浪拦腰碎我掷去洞庭
忽开眼见盘古断天一缝隙
白龙衔花来,躬身邀我入芸芸

这一段私以为是整首中最好的,其实不用转化成白话也能看懂,但我还是想翻一下。
“就像是在千里冈上最危绝的崖边心灰意冷地振振衣服,让风吹净灰尘后纵身一跃。崖下的怒江猛烈地拍打着绝崖,激起的狂浪将我卷起扔向了洞庭,我在空中忽然看到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一条缝隙,那缝隙中一条衔着花的白龙向我飞来,恭敬地邀请我向那芸芸世界中去”

看完这段大致明白主人公从颓然转而为狂之间发生了什么。

落座万物皆互赠碑上姓名
逢人总笑,却有人瞋目切齿骂我是狂士
拍案称好,兄台真乃我知己!
——惊诧一池春水,一池明月拌红鱼。

这一段可以说是最有意思的。具体不翻译,大致说的是这世间人人都互赠姓名而我只逢人便笑,被人骂道狂士,这下把我乐了,这位兄台是知己啊,我就是狂啊!狂得一池春水惊颤颤,水中的明月和红鱼一圈一圈搅拌在一起。

我自以西山为脊东海为髓
寒石为心,不料仍存半盏明灯命我血沸
抖落一身潇洒与鹤裘上灰
尚含狂骨未死:“老子刃下十万鬼!”

这一段有股淡淡的苍老了,西山脊东海髓寒石心半盏命,这里将人的躯干和天地结合,一股山海经味道就出来了。这也是常见的山海风格词的用词手法,不过这里山海味并没有那么十足,还是挺有人味的,主要就是一个“老子”,这个也是我上面提的接地气。
一首飘离了人的词写得再好也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看完就虚无缥缈的没了,而有了一个贴切的人物形象就有了很好的理解。
这首词一股子的酣畅淋漓,但具体我只挑了这三段,并不是其他不好,而是我觉得其他的几段有点点勉力说狂的感觉。其实一首词并不是说通篇不重段就是一定好的,尤其是这种曲子不断重复的。
九离的词就是有点这样,很多词都是不重复,这种虽然很有才华,但却容易将好句好段掩盖了,突出不明显了。如果是这样的通篇下来的,建议选用两分钟左右的小短曲就好。

这首词我再说一个点,就是最后一段

身负英雄侠气,赶来狂书几字
须臾八千纸,大笑平生快活事

这个也是很有意思
“我带着满身的英雄侠气,赶过来狂写几个字,一眨眼就写了八千纸,然后大笑这一生的快活事!”
“八千纸”也有藏书很多的意思。

最后想聊一下九离早一点的词和现在的区别。
九离的词风属于偏侠气的,风里来雨里去还片叶不沾身的。这个是从头到尾都有的,早期和现在的区别在于用词。
早期用词比较繁复,有些杂乱。现在用词比较精炼,我觉得最有代表的就是【不过风流】和【山海入腹】的对比了。
【山海入腹】的词格甚至更为复杂,而词的顺畅不再是为了词格而凑,这个还是很难练就的。
对于【山海入腹】的不足呢,也就是我上面说的两点,这里稍做总结:1、不重复带来的累赘感。2、和【纵】同样的过于飘离人性。

PS:可能跟个人审美有关,我对于飘离人性的词并不太感兴趣,让我读起来虽然无味,然而发现现在词作很多都是走这个风格。

评论(1)
热度(5)
上一篇 下一篇

© 试问观止否 | Powered by LOFTER